数字虚拟人发展简史

虚拟人的发展史就是技术的发展史

作为元宇宙时代的基石,虚拟人的发展历史与制作技术的进步高度相关。在元宇宙概念中,未来每个用户都将依托虚拟人作为自己的化身进入虚拟世界中探索,要达成这个目的,就要求数字虚拟人不仅拥有人的外观、性格特征、语言表达、肢体动作等等,还有拥有识别外界环境、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。所以,虚拟人技术会是元宇宙时代的基础技术之一,CG技术和AI的发展贯穿了虚拟人从开始到如今的发展历程。

20 世纪 80 年代(萌芽期)

虚拟人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,在日本以虚拟歌姬的形式诞生,当时受限于技术,虚拟人制作以手绘和化妆为主,制作形式主要是2D、3D动画。代表性虚拟偶像有:日本虚拟歌姬林明美和英国虚拟演员 Max Headroom。虚拟歌姬林明美的专辑还成功打入了当时音乐排行榜。

image
image

21 世纪初期(探索期)

21世纪初期,随着CG技术、动作面部捕捉技术的发展,逐渐取代了传统手绘,虚拟人开始加速应用到影视行业,用于呈现超现实角色和场景。这一时期的代表虚拟偶像有:初音未来、洛天依、《指环王》咕噜等等。但是由于该时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,呈现形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糙的,因此应用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推广。

image 7
image 7

2007-2016年(起步期)

在这个阶段,国内外出现的虚拟人主要是音乐软件的二次元虚拟形象。在技术和内容上,此阶段的虚拟人制作主要是使用雅马哈公司的语音合成引擎,开发出音源库和虚拟形象,用户可以在软件内输入音调和歌词并调整参数,就可以合成名义上由虚拟偶像演唱的音乐作品。

image 8
image 8

2016-2019年(初级阶段)

2016 年以后,随着人工智能、建模、渲染和动作面部捕捉等技术的发展,虚拟偶像的应用性进一步得到了加强。深度学习算法的进步带动了虚拟人行业的发展,各种应用开始落地。同时国内二次元用户规模在持续上升,也吸引了大量资本入局虚拟偶像市场,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,中国泛二次元用户数量于2017年突破3亿人,并于2019年进一步增至约4亿人。另外,二次元虚拟偶像商业化价值也逐步展现出来,探索期诞生的虚拟偶像洛天依热度在逐渐走高,2017年与光明乳业、森马、肯德基等品牌展开合作,并于2018年实现盈利。

但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虚拟偶像大多生命周期短暂,主要是由于人物设定均为二次元风格,同质化比较严重,用户容易产生审美疲劳,另外在团队运营方面,虚拟人的培养基本上参照了真人偶像的发展路径,和用户之间缺少情感链接。

image 9
image 9

2020年-至今(成长阶段)

2020年以来,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升温,资本加速进入虚拟人市场,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加速探索,在技术的持续革新下,虚拟偶像的应用模式呈精细化、智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,虚拟人制作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,头部互联网公司以虚拟人作为切点进行布局,例如:腾讯、阿里、字节跳动、小红书、抖音和网易等等。服务型虚拟人和身份型虚拟人的应用全面落地,既有强调人格特质的虚拟KOL、虚拟偶像,也有强调功能属性的虚拟主持人、虚拟客服等,丰富了行业供给。同时厂商发力B端服务产品,探索虚拟人量产化。

image 10
image 10

总结

目前我国的虚拟人处于成长期,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。随着虚拟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各类场景,人们会逐渐开始接受虚拟人,虚拟人产业预期将高速发展。